1月18日,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北京養老服務發展報(2023~2024):智慧與健康養老》,以“智慧與健康養老”為主題,包含一篇總報告、三篇分報告和兩篇專題報告。發展報告指出,北京市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已經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
發展報告由首經貿養老服務學者團隊發起,聚焦北京等特大城市養老服務發展的關鍵核心問題開展理論和調查研究,近年來團隊已圍繞康復輔助器具、養老機構、居家養老等重點領域發布了三部發展報告。本年度的總報告對北京市智慧與健康養老形勢進行了分析與發展研判。三篇分報告包括智慧與健康養老政策分析與研判、北京市醫養結合形勢分析與發展研判、智慧與健康養老研究成果與趨勢。兩篇專題報告分別從產品面向消費者和面向機構兩個角度,調研分析了北京智慧與健康養老公司發展現狀與瓶頸。
發展報告指出,“互聯網+”養老提出已近10年,從調研情況來看,北京市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但由于近幾年的政策發展和企業在研發上的積累,現在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而智慧與健康養老政策面臨三大關鍵問題。
首先是如何解決政策實施落地的問題。我國目前關于智慧健康養老與醫養結合方面的專項政策文件數量并不多,大多數是較為宏觀的政策規劃,并未考慮到如何考核政策實施效果、如何反饋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這就導致政策容易停留在文字層面,具體實施落地的情況難以考察,阻礙了健康養老政策的發展腳步。
其次是如何解決政策促進作用的問題。財政資金的投入對于智慧健康養老以及醫養結合等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財政資金作為政策執行的重要補充,能夠引導資源的走向和配置。智慧健康養老涉及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配套設施建設、專業人才隊伍的搭建、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等諸多資金使用項目。目前我國重視政策的制定工作,而對于資金的支持并不充裕,這就導致政策的促進作用較弱,難以使健康養老的相關政策積極運作起來。
此外還有如何解決覆蓋面與資金效率的沖突問題。健康養老政策屬于公共政策,從公平性角度來看要求普遍覆蓋,目前我國老年群體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但資金卻是有限的,這大大削弱了資金的支持力度,也就導致了在普遍撒網的情況下,資金的使用效率較低,不利于健康養老政策的發展進步。
來源: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編輯/高艷